新闻中心
加快乡村环境治理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与乡村环境治理密不可分。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较好地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对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当前乡村面源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农业源排放量占总排放量“半壁江山”的格局并未改变。必须加快乡村环境治理,推动乡村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空间低碳化,才能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一、乡村环境治理对“节能—减污—降碳”产生的协同效应不可估量
席大大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两个目标,需要加快乡村环境治理力度。
(一)通过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农村资源能源消耗。可再生能源是全球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进度滞后于全球平均水平,目前我国正加速推进能源低碳转型,重点推进风电和光伏增量。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乡村地区。但当前散煤等消费占农村能源消费的比重仍高达49%,电气化比重仅为18%,农村能源消耗是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农村地区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的潜力巨大,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要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大力推动农房屋顶、院落空地、农业设施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户用太阳房、太阳能校舍以及小型太阳能光伏电源等。生物质作为低排放的清洁能源,也是取代燃煤最经济的选择。据计算,生物质储存的能量比世界能源消费总量还大2倍。当前农村可利用城乡有机垃圾、秸秆、人畜粪便,通过厌氧消化产生可燃气体甲烷,供生活、生产之用。例如:以牛粪为原料,采用成熟的“预处理+CSTR高浓度厌氧处理+沼气提纯制生物天然气+沼渣深加工制有机肥”为核心的处理工艺模式,生产生物天然气和有机肥,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将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二)通过推进乡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直接降低碳排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固体废物等垃圾和污水排放已经成为困扰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问题。当前,相对于城镇,农村地区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较为落后,填埋仍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通过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降低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和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可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外,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鼓励居住分散地区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积极推进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统筹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逐步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大大降低碳排放。
(三)通过改进农林牧渔业生产工艺技术,实现减排固碳。化肥面源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最主要的碳源,高农药、高化肥的农业生产模式也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给农业减碳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农业种养业碳排放问题是乡村环境整治中的重要一环。种植业方面,通过采用高产低碳品种、旱耕湿整、控水栽培、施用减排肥料等,可大大降低甲烷排放。通过配套应用药剂拌种、化学除草等防治技术,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强土壤固碳能力。农作物秸秆还田固碳技术,不仅可以补充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减少化肥施用量,还可以将碳保留在土壤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减肥、增产、固碳、降污多重效果。养殖业方面,禽畜养殖业污染排放量占农业污染源的一半以上,农业源COD的排放基本来自养殖业。通过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构建立体生态养殖系统,可大大减少甲烷排放,增加渔业碳汇潜力。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节能农机装备,可大大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四)通过开展乡村造林绿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林木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存储二氧化碳,植树造林是增加碳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森林资源消耗量急剧增加,加上毁林造成的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形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开展乡村造林绿化成了当务之急。通过稳步有序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绿化用地,适地适树,改善树种结构,优选良种壮苗,从源头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可大大减少碳排放。
二、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建议
(一)要做好统筹规划。结合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工作,在农村创建能源发展的新业态、探索零碳社区建设、发展新经济上进行统筹规划。结合各地文化和风土人情实际,分类确定乡村治理标准和目标任务。比如,将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质能源与扶贫相结合,可在利用农村农林废弃物资源的同时,实现产业扶贫与污染治理的双赢。
(二)要做好政策引导。要完善支持乡村碳达峰的相关财政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乡村节能降碳。完善市场化减排政策,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应用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有利于在乡村环境治理中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领域和项目,如引导企业进入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在电网延伸供电不经济的地区,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优先开发建设小水电站(包括微水电),利用小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为农村无电人口提供基本电力供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复合器件拆解、有机废材料处置、有价金属回收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支持建设集约式综合治理固废产业园、分布式有机固废治理生态园等。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依法成立各类农村环保组织或企业,吸纳农民承接本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后续管护工作。比如,有的地方为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社区采取积分换商品的办法,让居民在回收废品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奖品回报,大大提高农民参与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的热情。
(三)要做好技术创新。乡村环境治理需要科技支撑。要重视低碳技术创新研究,重点加强种植业减排固碳、畜牧业减污降碳、渔业减排增汇和农村可再生能源替代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研究,大力推广普及新型农业循环模式、新型燃料技术、太阳能、生物质能、光伏发电等技术的应用推广。未来退役新能源器件将呈现常态化持续增长态势,据估计,年产生量至少达3000万吨。固体废物通过科学环保的循环利用手段进行处理,不但能大大提升矿产资源的自我供给能力,而且对双碳目标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要做好宣传培训。乡村环境治理不仅需要政策和技术的支持,还要依赖于治理乡村环境的生态思维和生态文明理念的转变。要将碳达峰碳中和列入乡村干部培训计划,提高农村干部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将乡村环境治理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创新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农户开展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履行节能减排的自觉性。
(五)要做好典型示范。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养殖废物循环利用园区、秸秆综合利用、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屋顶光伏等方面的试点,培育典型,在乡村环境治理、降碳达峰上多作示范。
(六)要做好行政干预。要健全政府主导、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科学制定乡村双碳目标实施细化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制定责任清单。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降碳达峰评价机制,鼓励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建立健全促进水质改善的长效运行维护机制。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将乡村环境治理纳入相关督查检查计划等。
作者:共青团揭阳市榕城区委员会 翁奕蓉
来源:南方农村报